岩壁舞芭蕾 攀出山旮旯

Published at Feb 21, 2023 01:28 pm
胡李胜嘴巴鼓了鼓气,在岩壁下调整好姿态,瞬间就如开弓的箭一样向岩壁顶端「冲」上去。胡李胜是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在刚结束不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攀岩项目上,他取得了男子甲组速度标准赛道银牌。「攀岩让我比别人多了一条路可走,有了体育特长的加持,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从最初接触这项被称为「岩壁芭蕾」的新兴运动,胡李胜如今已练习了两年半。 2017年,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马山县,核心区位于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攀岩不仅让当地百姓「靠山吃山」走上脱贫致富路,更在校园生根发芽,依托本地资源,古零镇初级中学与多方共建了首支国家少年攀岩集训队。这些曾经困住大山学子的「拦路石」,如今却成为了「垫脚石」,攀岩不仅改变了马山,也让这些大山里的学子有了更广阔的未来。 ◆香港文汇报 记者 曾萍 广西南宁报道 「说实话,我一开始不怎么爱读书,看中练习攀岩可以逃避学习。但现在真正训练下来,有时候反而想要回去吃学习的苦。」胡李胜说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着搓了一下手上剩余的镁粉。「不过现在我是明白了,训练的苦要吃,学习的苦也要吃,不然以后就得吃生活的苦。」胡李胜说,在各项大赛上摘奖,将成为其人生履历上漂亮的一笔,成为他日后求学的「敲门砖」。 在古零镇初中,很多像胡李胜这样有攀岩特长的学生,有机会直升当地重点中学。据了解,2019年,马山县教育局制定了《马山县义务教育阶段攀岩特长生升学办法》,满足条件的攀岩特长生可直接进入马山中学、民族中学等重点中学就读。「不仅是高中,高考时也可以成为体育特招生。我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把学业成绩提上去,希望能和师兄一样考上广州体育学院。」胡李胜害羞地说。 课后埋首练 寒暑假无休 刚刚从难度区岩壁下来的李彦郯鼻子上还挂着细细的汗珠,她拢了拢头发,坐下喝了口水说:「这只是我们日常的正常训练,每天下午下课后,我们都要在这里进行2至3个小时的攀岩训练。」李彦郯从小学3年级便开始接触攀岩,她坦言自己一开始并不喜欢体育,谁知道第一次攀爬岩壁,自己就能「蹭蹭蹭」地爬到顶上,觉得非常有趣。「没想到攀岩这么好玩,渐渐地就喜欢上了。」 每天正常的课堂后,就是紧张的训练。「从下午5点40分训练到晚上8点20分才结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天下课后就泡在岩馆里。周末、寒暑假也都不休息。」李彦郯表示,为了不影响训练,她每天都会趁课堂间的空余时间,把当天的作业先写完。 「虽然训练确实不容易,但是到外省参加攀岩比赛之后,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李彦郯坦言此前她曾一度想放弃训练,但是第一次坐飞机去比赛的经验,让她坚定理想。「我的学业成绩不是太好,若日后考上的学校没有攀岩训练,我会考虑练田径,现在我已经因为攀岩而深深爱上了体育。」李彦郯说,攀岩对她而言不仅让她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让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攀岩进校园 为国输新血 在11月结束的区运会攀岩赛事中,古零镇初级中学的队员们获得了10个项目的9枚金牌,然而这也只是这所乡镇中学所取得成绩里的很小一部分。自2018年以来,该中学获得了87金80银70铜,撑起首支国家少年攀岩集训队,为中国竞技攀岩持续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这不仅得益于山里的孩子对攀爬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有着更好的天赋,也得益于当地政府对攀岩教学的重视,为学生制造浓厚的攀岩学习氛围。」古零镇初级中学攀岩教练何琪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据介绍,2017年以来,马山县先后建设了23所攀岩学校,攀岩壁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同时,作为一所攀岩特色学校,古零镇初级中学专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攀岩》,每班每周开设一节攀岩必修课,由专职攀岩教师任教。「为实现攀岩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还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攀岩活动,组建社团,普及基础知识和技能。」古零镇初级中学校长玉电林表示,组建青少年攀岩人才梯队,最终目标是向国家攀岩队输送青少年后备人才。 此外,学校还深入挖掘「快乐、好玩、乐学、苦练」的攀岩运动特色文化,举办攀岩年级赛,提高师生攀岩技能,推动学校攀岩运动蓬勃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一个又一个攀岩「潜力股」「好苗子」脱颖而出。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