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人詹培勛 無人駕駛賽道找到自己方向
Published at Jul 08, 2022 04:08 pm
5年前,刚刚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青年詹培勋,对全港庆祝回归20周年的热烈气氛倍感振奋,「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名词也在那时起进入他的视野。2021年,詹培勋回到广东,加入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立足湾区,勾勒全新事业蓝图。
与他并肩作战的是一支国际化的学术团队,包括公司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80后」教授刘明,及海内外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依靠香港的基础科研优势,内地活跃的市场转化氛围,公司在火热的科创赛道上快速奔跑。加入一清后不久,詹培勋带着「5G+智慧工业无人驾驶系统」项目在「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中脱颖而出,入选了首届科创中国青年创业榜。他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公司的无人车项目已经获得香港运输署核发的测试牌照 ,希望未来本地法例修订后,能够取得全港第一张无人驾驶正式牌照。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望贤 深圳报道
2010年,广东青年詹培勋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随后留在香港工作。2017年,他在香港潮州商会担任副秘书长,全港庆祝回归20周年的热烈气氛令他至今印象深刻。「我们举行了超过70场大小活动,从赞助文化艺术演出到海内外拜访交流,几乎一个月就有一场重大活动。」
组织回归活动 初体验「湾区热」
2017年4月,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到访商会,特别谈到当时不久前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群」概念,意义非凡,有助解决香港产业空心化的结构性难题,鼓励商会成员利用大湾区的难得机遇,为国家、为香港发挥更大的作用。商会中不少成员在内地已有投资,「大湾区」的概念引起许多人的重视。
同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香港,见证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掀起「湾区热」,香港与内地的合作脚步不断加快,詹培勋也认真思考着个人在大湾区发展的前景。
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社会发展遇到巨大冲击。2020年开始,疫情阴霾笼罩,香港社会各行各业受到巨大影响,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彼时,内地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与香港隔岸的深圳迅速恢复元气。「当时经常居家远程办公,很多事情停滞,而跟内地的朋友网上交流时看到那边已经动得很快。」
詹培勋坦言,当时在香港的他已经触及职场天花板,有心寻觅新的发展机会。经过多番接触,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刘明的项目吸引了他的目光。2021年4月初,詹培勋赴深圳,加入一清创新的团队成为联合创始人,开始创业之旅。
创新氛围吸引 校友聚集共进
一清创新的办公室位于深港产学研基地。从詹培勋的办公室往外望去,香港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近在咫尺,附近还有其他多所香港高校的产学研大楼。在大楼间穿梭的,很多是与詹培勋有一样求学经历的年轻人。他们看中深圳的活跃的创新氛围,背后则有香港基础科研方面的学术优势作为依托。
近年来,香港科技大学与内地合作进行科研转化的氛围尤为火热。詹培勋在港科大修读社会学,虽属于文科,但因接触到许多搞创新创业的校友,耳濡目染,有意识地积累资源。
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内地生校友会的创会成员,詹培勋从2016年到2020年组织超过100场活动,大多数跟创新创业有关。他也投资了一些初创项目,包括一个5G射频芯片项目和一个体育手游项目。而在加入一清创新之前,已对无人驾驶赛道关注了一段时间,「一直在深度学习和接触前沿信息」。
无人车商业化 港是重要阵地
一个文科生跨界做科创项目,詹培勋坦言需要面对一定的挑战。「不过技术方面已经有教授负责,作为联合创始人,自己的优势在于管理和融资。」过去数年在香港的社团组织工作,积累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对创业有很大帮助。詹培勋指出,近年来,香港创新创业的气氛也日渐浓厚,他到深圳创业前,也拿到了几笔来自香港的投资。
目前,一清创新的无人车已经在多个工业物流、快递、安防场景中使用。项目在2021年「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的7,333个项目中取得全国第五的名次,詹培勋也入选了首届科创中国青年创业榜。
在内地「开疆拓土」的同时,一清创新也在香港谋求发展。「我们正在香港进行首张商用无人车牌照落地测试。」詹培勋认为,无论个人还是项目,香港依然是很重要的阵地。他热切希望两地能够尽快恢复正常通关,更乐见两地正在推动东铁线北延和港深西部快轨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信两地恢复正常通关以后,往来能够更加便利,我们在大湾区的打拚空间也更大。」
「这5年,梦想起源于香港,实践拚搏在内地。时空变幻,角色转换,奔跑于火热的科创赛道,更觉大湾区天地广阔,人生舞台更精彩。」 ——詹培勋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新港人詹培勛 無人駕駛賽道找到自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