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長出青苔 苦候搭棚遮雨
Published at Feb 21, 2023 11:16 am
弹丸之地的香港,竟有逾3,000件声称远至1,500年前的佛像、神兽等石雕落户在元朗大棠。香港文汇报日前直击,发现这些石雕因长期遭受风吹雨打,部分已长出青苔,甚至因酸雨侵蚀而出现裂纹。这些文物是「石雕大王」汪裕祖父亲和祖父的私人收藏,早年安放在大埔樟树滩大宅前一幅官地上,后因政府收地,石雕流离失所,其后获十八乡区居民协会主席梁福元借出大棠有机生态园的空地和仓库摆放,惟入伙一年多,搭棚让石雕有瓦遮头的申请迟迟未有下文,石雕饱历风霜。有考古专家视察后认为,这批石雕具高度历史价值,须尽快移至室内,否则不日将被侵蚀至面目全非。◆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文礼愿 图:香港文汇报记者涂穴 摄
走进「大棠有机生态园」内的禅文化公园,恍如走入户外的博物馆。眼前尽是翠绿环抱,整个园区十分辽阔,放眼尽是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神兽、兵马、石窟等石雕,最吸引眼球是多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佛像,但只要走近一看,不难发现部分石雕因为放置在泥地上多时,泥土释出的泥酸已将石雕侵蚀,令本来鬼斧神工的雕功渐已褪色、模糊,令人惋惜。
梁福元表示,该处摆放的石雕只是汪裕祖的部分收藏,还有数千件正放置在货仓,「我们只精挑百多件石雕放在户外园区的最深处,其中不少藏品的历史相信远至北魏、唐代、南宋以至清初,本来想用来供市民参观和参拜。」
笃信佛教的梁福元表示,想尽一己绵力给众佛像石雕安身之所。其拥有的大棠有机生态园虽属私人土地,但要加建上盖等构建物都要经过重重关卡申请,「唔止今次,一年前曾想在关公文化公园申请加个牌坊旨在推广中国文化,可惜政府最后都话唔支持。另一次想加建几个展馆安放藏品,申请咗年几都无消息,现在想申请为佛像加上盖,相信都系会碰壁。 」
「10间铁皮屋都未必放得晒」
日晒雨淋下,这批石雕的状态正急速恶化。梁福元皱眉道:「2022年8月曾有几位考古专家特意前来『朝圣』,一睇之下大惊。话咪睇石雕好似好坚硬,但经过千年岁月洗礼,加上在园区内受尽风吹雨打,石雕已变得非常脆弱,必须尽快移至室内,避免受到大自然的侵蚀。」
他一度打算马上斥资逾百万元在园区内兴建一间铁皮屋作展馆,拟将部分石雕暂时栖息室内,可惜因为藏品数量过多,加上部分石雕造型宏伟,足足有两个人之高,单凭一个展馆,无法完全安放,「10间铁皮屋都未必放得晒。」
3000件石雕属汪裕祖三代收藏
这批总数逾3,000件的石雕,是汪裕祖祖孙三代人的收藏。他向香港文汇报记者娓娓道来藏品的由来:汪家是大地主,祖父汪钰庭专门收集苏州和无锡的石景,到了父亲汪达深那代,家族除经营煤矿,还有搪瓷厂,家境优渥令汪父可以放任地搜罗流落异地的珍宝,千金散尽都要买回港。
由于收藏多如博物馆,其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于大埔樟树滩租下村屋,并向政府租用四周约70,000尺的政府土地,摆放逾3,000件石雕收藏,其后由汪裕祖接手管理,惟租约于2016年12月届满,地政总署要求交还土地,文物顿时无容身之所,差点被送往堆填区,幸获梁福元伸出援手,来回逾百转才成功将3,000件藏品安放在大棠有机生态园。
梁福元表示,内地有文物局保护民间的文物,但香港并没有类似的政策或措施,希望特区政府能特事特办批准兴建上盖构建物保育石雕,「民间保育实在力量有限,希望有心人同政府都伸出援手。」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石雕長出青苔 苦候搭棚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