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同袍」愛上華服 愛上歷史
Published at Feb 21, 2023 01:55 pm
大埔林村于今年农历新年期间复办「香港许愿节」,吸引众多市民前往参与传统节庆活动,在许愿树前抛宝牒、放莲花灯祈福,为新一年许下心愿。林村今年首次于许愿节中糅合汉服元素,与本地青年汉服团体「丹青承南」合作,于正月初三举办「汉服日主题摄影活动」,广邀全港汉服爱好者与专业摄影团体于林村各景点拍摄宣传素材,期望借此向海内外宣传抛宝牒等富本地特色的中国传统习俗,为带动香港旅游业复常尽一分力。◆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岳悦 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金源
正月初三艳阳高照,「汉服日主题摄影活动」吸引逾60名身穿汉服、热爱中华文化的青年来到林村,沿途向在场市民展示及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汉服。许愿树下,「同袍」(汉服爱好者)一齐抛宝牒祈愿,借此祝愿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期盼香港社会尽快复苏,重现活力、生机与朝气。林村许愿广场主席林禄荣表示:「今年香港许愿节增加了汉服巡礼这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环节,数十位穿着汉服的参加者在会场穿梭走过,在场人士赞赏不已,尤其是摄影爱好者更是雀跃万分。汉服活动有助宣扬中华文化,值得推广!」香港文汇报记者还在活动现场访问了几位青年「同袍」,听他们讲述因热爱汉服而钻研中华历史文化,在现代都市中探寻传统之美的故事。
保赤子之心 凝聚「同袍」力量
「丹青承南」社团成立于2019年,「丹」内蕴赤子之心,「青」有纯粹之意,「承」寓意承传,「南」则代表岭南之南的香港,社长吴淑英寄望社团保持赤子之心,纯粹推广汉服及中华民族文化,长路漫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她穿着明制立领长衫及蓝色马面裙,外搭红色华丽披风现身活动,极具新年喜庆气氛。她认为,汉服作为汉族人的传统服装,在农历新年期间穿着别具意义,而「林村许愿节」作为本港最受欢迎的新春祈福活动之一,社团成员们能够有幸参与都深感荣幸,「不同形制的汉服承载着不同朝代的历史,是次活动既能凝聚『同袍』力量展示喜爱的汉服,亦能让本港市民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相信有助加深市民对自己民族和历史的了解,是建立历史自信、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契机。」
她特别提到,很多海外知名服装品牌都曾于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造就经典作品,「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该清楚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将其推广出去。新一年我们将与内地汉服团体继续紧密合作,与『同袍』交流心得,联络感情。汉服为我们建立了文化自信,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石。」
深耕汉服制作、刺绣及缠花技艺多年的吴淑英,从小在耳濡目染下对裁缝及刺绣工艺产生兴趣,学生时代便已趁暑假之际拜师学艺,如今身穿的汉服有九成都由自己亲手制作。对她而言,汉服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时出门多穿窄袖,头发以一支发簪盘起,整体会以简洁方便为主。」
社员热爱汉服而钻研历史
「丹青承南」理事长田杰本职为运动康复教练,平日运动时亦常着汉服短装,家中有逾十件常服和礼服的他,今次选择英姿勃发的宋制戎装参与活动。他指出,是次活动有赖获得林村及全港「同袍」鼎力支持,同时感激林村的信任,让「丹青承南」负责策划及筹组是次活动,「今次活动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筹备,希望明年可以做得更好!香港过去三年受疫情所困,社会气氛不佳,期望是次活动能够为林村,乃至为香港向海内外宣扬本地传统习俗及汉服文化,为社会增添一分喜色,与全港市民一同喜迎兔年。」
言谈间,田杰对各形制汉服如数家珍: 「因为研究服装的关系,我们会对当时的风俗文化和国情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很多汉服爱好者的眼中,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审美的巅峰时代,正如我身上这件圆领袍其实源于胡服,兴于隋唐时期,到宋代才更多融入了交领右衽这种华夏元素。」而忆及社团成立至今走过的近四年岁月,他坦言,过往很多项目的资金都由负责人垫支,有些合作活动可能回收到部分成本,现阶段仍未能达至收支平衡,「但其实疫情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过往的很多项目都因疫情而无限拖延甚至取消。」如今防疫政策放宽,令他对未来社团的发展更具信心。
小「同袍」将传统文化带入校园
在现场,香港文汇报记者还见到几名小「同袍」的身影,有些小「同袍」的汉服还经由其母亲手改良,汉服母女档上阵使活动更添「传承」意味。或许最初的喜爱是因为汉服的美,而长久的着迷则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香岛中学学生Iris已是「丹青承南」的资深社员,她今次身着白色明制立领长衫,衬红色马面裙及同色翘头鞋参与活动。原来她醉心于汉服已有五六年之久,她坦言现时汉服市场已趋成熟,可谓丰俭由人,若购买日常汉服只需一两百元,置装费并不会构成经济负担。她现正学习汉服制作技艺,期待未来可身着自己亲手设计的汉服,身体力行推广汉服文化。「钟意汉服之后,自然会想多了解这些服装背后的历史文化。」她说。
当年,Iris因应学校举办的汉服活动而加入「丹青承南」,如今,她已在学校内成立汉服社团,不时举办汉服及书法体验、手工艺头饰制作等活动,为推广中华文化贡献己力。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讓「同袍」愛上華服 愛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