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能屈能伸 復常中重建重生
Published at Jan 27, 2023 09:09 am
若要为2022年找一个关键词,「新冠肺炎」「Omicron」一定入围,其次就是「复常」。过去一年,香港的防疫抗疫措施稳步有序地放宽,由年初食肆一度限制每枱最多两人,逐步放宽至目前12人;入境酒店检疫日数一度长达21天,到目前的「0+3」,连扫描「安心出行」的要求也取消了。在这条得来不易的复常路上,旅游、饮食以及酒吧业体会最深,每次「加辣」,有人咬着牙关熬过去,有人转危为机撑到行业的春天来临。黎明前的黑夜最是黑暗,现在他们已见到晨曦渐露,有重回岗位的导游兴奋地说:「好像火凤凰一样,感到是浴火重生!」有酒吧老板感慨说:「疫症像一场海啸,摧毁一切,我们要努力『重建家园』!」通过亲身经历,他们寄语港人来年积极重建信心、让香港再展光芒。 ◆香港文汇报记者 刘明
酒吧老板
捱过「酒吧业海啸」 部署再筑「不夜城」
「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场海啸,摧毁了很多东西,令酒吧人手流失,更改变了巿民的生活习惯。」入行廿载的钱隽永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40间分店悉数暂停营业,「不能开门做生意但要交租和养伙计,压力好大。」病毒与人类的战事,从来都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将消耗减至最低,保持实力静待再生的机会,故他与员工一同减薪及节衣缩食。3年间,他与其他酒吧业一样断断续续停业或提早打烊400天,终迎来特区政府明确表示「复常」是「不走回头路」,「终于松一口气!」放在眼前另一课题是,海啸式破坏后,需要重建信心、重建香港的不夜天。
现年44岁的钱隽永于20年前入行,「最初在Bar City(酒城)帮老板打杂,未够两年老板开新酒吧揾我做合伙人,投资了数十万元正式做老板。」甫入行,他就遇上了2003年「沙士」恶浪,「当时的疫情令好多人不敢出街,生意好差、少了一半,但(酒吧)仍可以开门营业,且受影响情况只维持3个月。今次新冠疫情才是我经历过的最大风浪,是最黑暗的时刻。」
老板员工一同减薪减消费
「每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最先要停业是酒吧,最后重开的亦是酒吧。我们前后有多达400天是要提早打烊或处完全关闭的状况,今年第五波疫情停业时间最长,不是没有客人,而是想做生意也不能做,很多酒吧老板蚀到入肉。」
以他的酒吧集团为例,在各区共有40间分店,停业期间仍要支付租金和维持员工生计,「好彩政府防疫抗疫基金有津贴,每次停业也靠基金补贴交租和出粮,但有关金额并不足够完全弥补开支,伙计只能出半粮。」他坦言,自己亦同样收入减半,「无办法,公司面对困难,亦只能支半薪,以往想花钱可随便花,疫情下也不敢购物。」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约三年,他的酒吧已有不少人才流失,「员工人工少咗,得一万蚊根本不够花费,他们住屋租金都要8,000元,有些要养子女及父母,所以唯有转行,最多改做运输、保安等行业。」
信复常后会多了人见工
过去一年疫情严峻,但现在已迎来曙光,「政府讲明不走回头路,不似以往(酒吧)闩完又开,开了又闩,所以松一口气,觉得已捱过最坏时刻。」他直言酒吧业复常需时,期望香港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后,内地旅客重临,生意才能真正复常,「好似商业区的酒吧,有三成顾客是访港旅客。同时,业界还面对有很多业内员工已转行,因为缺乏信心而不会重返酒吧业。之前招聘人手已遇到困难,现在政府不断放宽防疫措施,我觉得要社会真的复常后才会多了人见工。」
展望未来,钱隽永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重建市场,重建员工的信心,以及重建香港的不夜天,「疫情持续太久,不少市民已没有夜生活,希望重塑香港夜生活文化,重新吸引客人到酒吧消费。」
资深导游
旅业迎曙光 喜若「火凤凰」
任职导游33年的王家雄自言是见过风浪的从业员,沙士、金融风暴……难不到他,但持续约三年的新冠疫情确实是一场磨难,饱历疫情洗礼,他学会「能屈能伸」,失业期间一度转行当散工、保安,及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工作,生活悭得就悭。等了又等,终等到行业复苏。回巢后,每个带团机会都不是理所当然,他珍而重之地把握每个出团机会,让团友尽兴而返。对可以重返喜爱的旅游业,他形容道:「好像火凤凰一样,感到是浴火重生!」
现年53岁的王家雄能操流利日语,于1989年加入导游行列,见尽不少风风雨雨,「2003年沙士袭港,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金融风暴,但无人想到今次的新冠疫情,是最严重的一次!」
2020年3月日本封关,香港特区政府亦禁止非香港居民入境和要求外地回港人士强制检疫14天,令出境旅行团停顿,「当时想到之前已经历过沙士,以为只是停顿3个月,当作休息,以为只要再多三个月就过去……」可惜,三个月又三个月,如是者3年来都处于无工开的状态,幸特区政府一直透过「防疫抗疫基金」推出「旅游业支援计划」,让业界「吊住盐水」。
旅游业长时间处于「冰封」状态,王家雄效力的旅行社最终在去年3月无奈遣散大部分员工,「公司对员工好有良心,用之前最多收入的月份去计算遣散补偿。」
王家雄家累不轻,两名女儿分别就读大学及中学,仍未分担家庭经济,但他早年已投身工作,故薄有积蓄,「虽然有压力,但自己没有不良嗜好,有积蓄,亦已无须再供楼,太太又有秘书工作,只需她出小部分开支如买餸等,大开支就用我的积蓄负担,当然会悭俭一些,减少外出吃饭,衣物破损便自己缝好。」
炒散 参与抗疫 等待复苏
离开醉心的旅游业后,他不忘增值自己,包括参加雇员再培训局以至工联会的课程,学泰文和烹饪,并「炒散」做过不同工作,「做过一个月售货员,又做过保安替工,以及日式居酒屋等,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则在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工作。」他表示,同行大部分也会从事与防疫相关的工作,「好多谢政府请我们,从事旅游业有接待等的经验,亦有优势。」
在政府补贴下,旅游从业员熬过行业最寒的严冬,迎来春日曙光。今年6月,日本开始开关,先容许旅行团入境,王家雄马上重归原来的旅行社带团,6月22日带首个解封后到日本的旅行团,「当时公司问我是否可以带该团,我便向社区疫苗接种中心请假,当时仍未敢贸然辞职,到10月才正式回巢。」
他带领的首团只有7名团友,但他将团友视如上宾,让大家重拾久违的旅游乐趣和滋味,「他们(团员)本想到日本自由行,但当时日本只准旅行团入境。为了去旅游,他们不惜回程返港时接受隔离检疫,我更要他们玩得尽兴而归,令他们觉得『坐疫监』也是值得。」
随着特区政府之后逐步放宽检疫措施,包括先后将入境检疫安排减至「0+3」和取消「黄码」限制,旅游业巿道向好,「现时有不少人查询及报团,每团人数亦由最初几个加到现在20多个。」他日前就带团到北海道后刚返港,而该团就有20多名团友。
经营外卖
失业转做「两餸饭」 信未来长做长有
「辛苦不要紧,有工开已很开心!」对曾因疫情濒临手停口停的李建芳而言,有工开是最高兴不过的事。她所任职的茶餐厅在疫下易主,但危与机有时是一念之间:她的朋友瞄准堂食防疫措施多,反观外卖不受影响,遂转型做「几餸饭」并邀得李建芳「打骰」。李建芳表示,即使社会复常,「几餸饭」悭水悭力仍是市民「医肚」之选,故自己对前景充满信心。
来自江西的李建芳,父亲在当地经营餐厅,自小就接触餐饮业,12年前移居香港后在饮食集团旗下酒楼任职,后来胞姊在太子经营茶餐厅,她即过档到茶餐厅帮手。不过,新冠疫情下的社交距离措施,令茶餐厅最终因亏蚀而转让,李建芳濒临失业,从事装修业的丈夫也一度开工不足,家庭开支却不减,所住居屋每月供款7,000多元,还要缴付水电费等杂费,而就读中六的儿子日后上大学也要不少费用,「所以我一定要工作,帮补家计,互相扶持。」
为生计操心之际,李建芳胞姊有一名朋友看中疫下的外卖商机,于两年前在土瓜湾物色店铺售卖两三餸饭,并邀请李建芳打理。她表示,疫情严峻时不少酒楼结业,「一些酒楼旧同事转行做保安,一些则去方舱医院做保安及清洁,人工高但不长久。」但几餸饭大行其道,成为逆市奇葩,令不少同业转型。
她坦言,并非所有人也适合这行业,「两餸饭其实难请人,无人做,觉得辛苦,有些做一日就走,嫌时薪六七十元人工低,?餸?到手痛,倒饭倒汤亦好重,以往不是做饮食业的会不习惯。」
捱惯饮食业 「有工开已很开心」
李建芳打理的店铺吸引不少顾客,最大卖点是海鲜选择多,「老板的父亲开鱼档,所以有多些海鲜选择,除了有白鳝,还有斑球腩、防鱼、斑仔,间中有星斑,包括冰鲜的东星斑。」她更建立群组与熟客联系,保持客源。
香港社会正迈向复常,她认为巿道好转后几餸饭亦不会式微,「就如家常便饭,住家饭是不会厌的,好多客也说现在晚上已不煮饭,又要买餸又要洗菜,食完又要洗碗,买一个两三餸饭,几十元搞掂,悭好多功夫时间。」
总结过去一年和展望未来,李建芳说:「觉得几开心,辛苦不要紧,有工开已经很开心!」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抗疫路上能屈能伸 復常中重建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