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創無感式監管 預警企業風險顯效
Published at Apr 14, 2023 03:55 pm
「以往IPO前办理无违规证明需要跑9个部门,提交62份材料,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好,现在只要网上提交材料,最多10天就能搞定。」正在冲刺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星德胜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薇薇,感受到「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她表示,不仅各种行政审批效率大大提高,大部分监管都是在网上「无感式」进行,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星德胜科技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创构建「审管执信」多元联动闭环管理体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通「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并创造性引入「信用」赋能理念,破解部门间衔接不畅、数据孤岛等问题,在持续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在防范化解企业风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香港文汇报记者 贺鹏飞 苏州报道
「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中共十八大后,内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改革持续深入,行政审批极简化、智慧化、便利化趋势逐步加强。但实践中,在大幅放宽前道审批的情况下,后道监管执法改革却相对滞后,导致审批和监管执法相对割裂。
「审批放得越多,监管执法的压力越大。」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在行政审批越来越宽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更精准地进行监管,在减少对企业打扰的同时,又能及时发现和防范企业风险,这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心的一项重点工作。
减少干扰企业 提升监管效能
特别是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债务风险加速暴露,诸如P2P平台大规模「爆雷」、培训机构「走佬」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后道监管执法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园区探索开展「审管执信」改革,开发上线了「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平台汇聚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能源消耗、行政处罚、社保公积金、12345投诉等174项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模型+算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识别正常经营企业和潜在风险企业,在减少对市场主体干扰的同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实现「无感式联合监管」。
李薇薇说,现在园区各种事项都能在网上「不见面」办理。除无违规证明外,星德胜科技在股改办理工商登记时也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去一个个部门反覆填报资料,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三大重点行业 建立预警模型
依托这一平台,园区积极推动事后监管向事前预警转变、单部门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并试点建立金融融资、实体制造、教育培训等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模型。
园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杜丰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园区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7万家,其中企业超过10万家,传统方式难以对如此大量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园区选取了金融业、制造业、教育业三大重点行业,构建企业经营风险特征,采用机器学习的分类算法,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精准数据分析。
其中,「金融业风险预警模型」选择园区555家金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企业减资行为、企业经营范围变更、公积金缴纳异常、金融纠纷投诉等异常信息进行监测分析,预测每一家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识别出22家高风险企业。这一预警信息被实时推送给金融监管部门后,后者随即对这22家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得出了预警基本准确的反馈。
「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判别模型」则根据企业从业人员大幅缩减、企业大额减资、法定代表人关联注销企业等风险特征,首批以园区3,407家制造业企业为分析对象,识别出约250家有经营困难的企业,并及时推送给相关政府部门,对经营困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另外,模型也识别出3,000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
专家:破解审批监管脱节
杜丰指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趋势就是审批领域要全面极简化,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在监管领域要破除以审代管、以罚代管的弊端,在执法领域要营造公开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打造「橄榄型」的政府治理架构。「审管执信」多元联动闭环管理体系正是苏州在此方面进行的尝试,目标是探索一条「放管服」全生命周期有机串联的新路子,营造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徐天舒分析指出,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了大量激活市场主体的法规政策,如何对新生的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管、如何及早对违法违规行为发出预警,也日益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调研发现,最近十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主体,都切身感受到存在较为严重的审批和监管脱节问题,成为政务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痛点。
徐天舒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审管执信闭环管理体系」基本解决了审批权、监管权与处罚权分离后出现的矛盾,有效实现了由被动事后处罚改为主动事前事中监管,切实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并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大部制」改革提供实施思路。
他认为,解决「审管执信」数字化闭环政务系统现存的困难,并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能帮助各级政府充分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广大公务员敢为、敢闯、敢干提供实践平台和操作标准。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蘇州創無感式監管 預警企業風險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