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茉莉与茉莉花茶
Published at Jan 30, 2023 11:42 am
茉莉有多种称谓,清《别雅》归纳为:“南方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茉莉本外国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群芳谱》认为:“一名末利,一名雪瓣,一名抹丽,谓能掩众芳也。此花出波斯移植南海,北土名柰。晋书曰:都人簪柰花。则此花入中国久矣。”可见茉莉二字是外来语音译。
苿莉在宋《三山志》就有记载了。清乾隆《福建通志》:“茉莉夏开白花,妙丽而芳郁,此花惟闽中有之。”茉莉从海外千里转辗,选择诸多地方,最后福建最宜安居。
众花各有美称,国色是指牡丹花,天香是指茉莉花。唐李群玉在法性寺六祖戒坛上刻诗“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到宋代诗赞茉莉花之香的更多了,如晏几道“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等。
茉莉花颜色据《广群芳谱》载:“所产有紫、红、白、黄四种。”种植最广泛的则是白色茉莉。它又分为单瓣、复瓣、多瓣等品种。福州的苿莉多为单瓣的品种,其香味清新柔和持久。
在明代《香乘》书中就记载要做上好的香就要用福建的茉莉花。明方以智《通雅》载:“晋书。
都人簪奈花即今茉莉也。压油取露皆用此。”《本草纲目》记载,“茉莉花蒸油”,茉莉花的香以蒸油法抽取。此制作工艺,在古代一直是福州地区特别是长乐民间作坊在制作。旧时长乐遍植茉莉,有着“记得停船日,风吹茉莉香”的赞誉。
茉莉花茶,据现考证始于宋代。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中写道:“茉莉花开时在夏秋间,六七月始盛。今人多采之以熏茶,或蒸取其液以代蔷薇,或捣而为末以和面药,其香可宝。”
元代的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也记载茉莉花茶。明《茶谱》载:“鲜明香色凝云液,清澈神情敌病魔。”清《续茶经》载:“群芳谱,以花拌茶颇有别致,凡梅花、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金橘、栀子、木香之属皆与茶宜,当于诸花香气全时摘,拌三停茶一停花收于瓷罐中,一层茶一层花相间填满,以纸箬封固,入净锅中重汤煮之,取出待冷,再以纸封裹于火上焙干,贮用。但上好细芽茶忌用花香反夺其真味,惟平等茶宜之。”
但是,历史上记载的茉莉花茶制作,多是茶与花以蒸后晒干,或以蒸后烘干。
茉莉花茶真正大量生产,畅销中国各地是始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 年),由福州研制所产。福州茉莉花茶始制与鼻烟壶有关。
烟叶在明代中期从东南亚引入,抽烟成为不少人嗜好。明末清初,鼻烟盒又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上等鼻烟壶须加好香料。茉莉花香料就是最顶级的可吸用香料。福州之长乐盛产茉莉花及茉莉花香精,时外埠商人多运鼻烟壶至长乐,以茉莉花香熏制,芬馥称绝。由于茉莉花需量大增,为使香气不变情况下,花量能增加,就从台湾引进了品种进行嫁接。台湾的品种,在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就记载:“茉莉最易栽植,番茉莉较大,种自柬埔寨来,花径寸百余瓣。早晚街头有连十余蕊签成一枝,有连数十蕊为一串,买置床榻殊有妙香。”经过嫁接,茉莉花的产量又增多了。
据《闽海过帆》“谈茉莉花茶”一文中言:“传说当时北京茶商多在福州设庄收茶,有日一茶商到鼓山涌泉寺游玩,与某僧交谈,该僧出家前曾为长乐县小吏,谈及茉莉花熏制鼻烟壶一事,因言若以茉莉花熏茶,亦可成为佳品。茶商归而试之,果然美妙清奇,即将此花茶寄往北京,大得好评,就大量制作,供不应求。”实际上最关键是慈禧太后特别喜欢茉莉花,于是各地茶商也都在福州熏制茉莉花茶,甚至出现福州地区毛茶不够制作,由于制作茉莉花茶的茶青须是烘青绿茶,安徽、江西的黄山茶、庐山茶、婺源茶等烘青绿茶,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运抵,制作成茉莉花茶后再转销各地。如到婺源篁岭旅游,有一座最大最豪华的住宅怡心楼,就可见证当时的情景。当时福州成了全国茉莉花茶生产中心,1933年全盛时期产量达7500吨。
同时,茉莉花种植也从长乐扩到福州城门、金山、新店等诸多地方。
以茉莉花熏茶,福州方言谓“窨”。据庄晚芳先生书里记载,先将单瓣茉莉花处理,促进开放,筛去未开的花蕊,留下含蕊初放的花。窨制一般在夜间进行,先以花分层间于茶中,微火熏之,使其收其香气,每百斤茶需25~30斤花,最后一次叫提花,用7~8斤花。窨时一层花一层茶,堆积6~7层,经过4~5小时方倾出,通风、混合后再堆积数小时,然后筛出花渣,再行烘焙,凡经三窨,才为上品。茉莉花须在上午之前采摘,下午三时前须运达茶厂,因茉莉花俟到傍晚怒放,香气挥发,以之熏茶有效。
茉莉花茶又称“香片”,此语源于北京,当时鼻烟壶熏香后,北京方言简称之“香壶”,绿茶经茉莉花熏香后也简称之“香片”,“香片”二字又成为福州话“茉莉花茶”的统称。
由于提供的绿茶品种不同,故窨制的苿莉花茶也分不同品种,如茉莉雀舌、双烘香片、茉莉雨前、茉莉毛尖、茉莉银毫、茉莉明前等十多品种。
一百多年来,福建选作窨茶的香花除茉莉花外,还有玉兰花、珠兰花、树兰花、桂花、玫瑰花、柚花和栀子花等8种。用玉兰花窨茶称玉兰花茶,多用中级茉莉花茶打底,使香更浓郁。(刘立身)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史说茉莉与茉莉花茶